【会员风采】前瞻布局引领科技创新 青岛市政协委员邹晨阳助力青岛特色未来产业发展

导读

 提案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基于邹晨阳长期深入观察和调研的结果。她经常参与各种项目交流会和路演,发现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如北上广在项目交流时往往更具前瞻性。

 


 

加速谋划布局颠覆性技术的未来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2023年12月14日,山东省发改委提出重点支持15个省级未来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青岛占据了其中4席。为此,在青岛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青岛市政协委员、乐通资本集团董事长邹晨阳提出了抢抓机遇战略聚焦,大力发展具有青岛特色的未来产业的提案。

 

 

青岛发展特色未来产业的整体氛围有待提升

邹晨阳委员长期从事风险投资和科创服务工作,科技投资是她的主业。在这个领域里,她目睹了青岛乃至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打造重点产业链,除了发展未来产业的整体氛围有待提升以外,她认为产业同质化的问题也正在日益凸显。“青岛的未来产业发展应更加注重差异化,尤其需要前瞻性地布局一些未来可能引领经济增长的新领域。”

邹晨阳认为,在上海、深圳等16个城市竞相发布26个未来产业政策、产业突飞猛进的背景下,青岛作为制造业强市在未来产业发展的整体氛围有待提升,可以借鉴国际经验策划“青岛未来科学大奖”,营造浓厚氛围,抢占大科学时代国家未来产业标杆城市制高点。

“青岛需要深刻布局的是一些前瞻性的未来产业,比如细胞与基因治疗、基因编辑、空天产业、生物医药和海洋经济等。这些产业与经济和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又区别于现有的成熟的传统产业,能够为青岛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提案源于长期深入调研考察

提案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基于邹晨阳长期深入观察和调研的结果。她经常参与各种项目交流会和路演,发现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如北上广在项目交流时往往更具前瞻性。同时,青岛市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交流团去香港的考察活动也给了她很多启发。她在香港科技园亲眼目睹了纳米新材料、空天行业、医疗领域等先进技术和产品,这让她更加坚定了推动青岛未来产业发展的决心。

在一次考察活动中,邹晨阳参观了香港的卫星发射基地,了解到北方的一家企业已经在香港成功发射了数百颗商业卫星。这样的例子让她深切感受到,青岛也需要在未来的科技产业中深耕布局,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邹晨阳的提案中提出了多个具体建议,包括打造未来产业发展的氛围、政策配套支持、生态配置以及重点领域的产业合作等。她强调,青岛需要有一个整体规划,把全国各地的优质企业和资源吸引到青岛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比如,在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青岛可以打造成为这个产业的高地,让人们一想到这个产业就会想到青岛。在海洋经济方面,青岛需要聚焦更深层次、更科技化的领域,如远海经济、深海设备和海上风电等。

 

相关部门迅速落实出台政策举措

邹晨阳的提案得到了青岛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青岛市发改委采纳了提案中的多条建议,并专门出台了一个关于青岛市发展未来产业的政策规划。这不仅是对提案的肯定,更是对青岛未来产业发展的有力推动。

青岛市制定了《青岛市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市行动计划(2024—2028年)》,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成立青岛数据资产登记评价中心;19所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通过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近4000人;争取国家科技部立项支持“基于信息物理系统超大型综合港口泛在感知与预测技术”项目,支持经费1376万元;先后出台2批“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2024年市政府引导基金累计设立参股基金140只以上,总规模超1400亿元;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以及绩效评价优秀市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奖补。

对于提案的落地成效,邹晨阳充满信心。她认为,青岛如果能够凝心聚力来推动这个事情,五年内就会在全国形成引领趋势,十年内就会有比较好的初步成果展现出来。这份信心来自于她对青岛的深入了解和热爱,也来自于她对未来产业发展的深刻洞察。

 

【本文转载自信网,编辑赵晓珊】

 

关于抢抓机遇 战略聚焦 大力发展具有青岛特色的未来产业的提案

第一提案人:邹晨阳 单位职务:乐通资本集团董事长

一、基本情况

2023年中央经济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速谋划布局颠覆性技术的未来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2023年12月14日,山东省发改委提出重点支持15个(青岛市4个)省级未来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我市在出台《青岛市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抢抓机遇,战略聚焦,完善机制,抢占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

二、存在问题

一是发展未来产业的土壤和氛围有所欠缺。在上海、深圳等16个城市竞相发布26个未来产业政策、产业突飞猛进的背景下,我市作为制造业强市在未来产业发展的整体氛围有待提升。二是未来产业特色不够突出,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从山东省支持的未来产业集群看,我市在空天信息、虚拟现实产业与济南、潍坊均有竞争,在全国特色也不够突出。三是未来产业集聚度还不够高,内生机制还不够强。普遍存在企业零星分布,园区集群发展和规模优势不突出的问题。四是与国际接轨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未来产业重点企业的筛选、培育能力有待提升。

三、有关建议

(一)借鉴国际经验策划“青岛未来科学大奖”,抢占大科学时代国家未来产业标杆城市制高点

一是策划“青岛未来科学大奖”。为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学习国际高科技产业运作经验,创设“青岛未来科学大奖”,不断提升青岛在未来产业领域的影响力。二是吸引战略科学家、企业家组建未来产业高端智库。通过智库专家切入全球知名企业、未来产业明星企业和种子企业,紧跟全球未来产业最新发展方向。三是推动大科学时代全民创新。出台政策鼓励高校、企业、个人积极参加瑞士日内瓦、德国纽伦堡、美国匹兹堡等全球发明展,大力培育孕有未来产业发展的土壤。

(二)以“青岛科学城”建设为旗帜,构建战略聚焦、资源统筹、特色鲜明的未来产业发展大格局

一方面,策划“青岛科学城”建设。学习借鉴北京、深圳等科学城建设经验,在大学科研院所和高端人才密集的崂山区高科园、蓝色硅谷一带设立“青岛科学城”,作为市级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基地和展示平台。另一方面,统筹布局全市“特色未来产业园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学、动态评价体系,壮大已有园区,大力支持新涌现的优秀园区,千方百计培育形成国家级的未来产业重点园区,不断提升园区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三)聚焦重点赛道,强化政策支持,增强未来产业发展活力

一是聚焦重点赛道发展。深刻认识未来产业风险高机遇大的特质与规律,吸取全球科技产业淘汰进化的经验教训,集中力量在全球已经形成万亿美元巨大产业规模的生物医药、海洋科技、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等领域发力。二是强化政策顶层布局。深入学习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在融资、税收、研发、人才、知识产权等各个方面形成突出的政策优势。三是分类分层次推进产业发展。对我市有一定基础的基因及生物技术、空天信息等产业,进一步壮大规模、增强活力。对拥有青岛特色的海洋科技与工业互联网等产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对我市基础较弱的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等产业,加大产业链龙头企业引入力度,带动产业发展。同时,大力支持卡奥斯、华赛伯曼、镭测创芯等一批本土标杆企业和全国领军企业更快发展。

(四)强化资本导向,在创新合作、精准助力中实现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资本导向型的未来产业筛选培育模式。加强与一流投行的密切联系与合作,精准谋划制定我市未来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建立全球视野的未来产业项目库。成立由相关部门牵头的基金行业未来产业工作组,对国际、国内基金在投项目、储备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建立我市的未来产业项目库。三是积极引入国际资本。支持设立海洋科技与生物医药等创新发展基金,积极引入国际国内资本助力未来产业高速高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