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青岛市政协常委吴松华:发展低空经济飞行服务系统先行示范

大众网记者 谭文凯 青岛报道

  低空经济已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也是全国各地竞逐的新赛道。2024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指出,完善导航定位、通信、气象、充电等功能服务,形成多场景、多主体、多层次的起降点网络。2024年12月,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等14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低空经济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指出,突破空间格网剖分、低空导航规划、微气象短临预报等关键技术,构建低空飞行地图、立体数字空域、局部精细气象等综合数据库,研发低空数字孪生系统。2024年12月,青岛市印发《关于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青办发〔2024〕22号),将低空经济列入5个突破发展的新兴产业,有望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青岛市政协常委、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松华认为,当前低空经济业态仍在发展初期,低空基建主要围绕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和服务网等“四网”开展。根据青岛市产业布局特点,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新基建的关键环节,依托域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布局,以及空天信息、激光雷达量子探测等未来产业,为低空经济新兴产业发展夯实基础。同时,应增强低空基建的数据综合应用成效,通过构建低空经济飞行服务系统,支撑全市社会服务和治理水平提升。

  吴松华建议:

  出台政策并开放场景,推动低空经济配套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引导全市产业生态先行示范,打造具有青岛产业特色的低空飞行服务系统细分赛道样板。将通讯、导航、监视、气象等低空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探索政府与链主企业联合建设、融资租赁、共建共用的扶持政策,激励链主企业吸引域内外上、下游人才和企业聚集创新和域外业务拓展。通过构建包括通讯、监视、气象、导航等低空飞行服务系统的基础网络设施,为低空经济的运营提供场景底座,带动政府固投与低空经济上下游业态双招双引。

  构建立足低空经济、服务城市精细管理的一体化低空数字孪生系统,推动智能高效的“数字青岛”新型运行服务体系建设。基于通讯、导航、监测和气象关键网络设施,发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垂直行业大模型,形成的低空数字孪生系统,对接航空旅游、低空物流、应急救援、森林消防、公共卫生服务、海洋气象、海上风电光伏、深远海养殖、海岛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化服务业场景。形成立足低空经济、增强数据综合应用成效、面向全域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精密监测、精准预测、精细服务”的双向赋能机制,打造发展低空经济和数字城市的“青岛样板”。